
26383人!8月17日,“蘇超”第九輪南通隊主場迎戰(zhàn)連云港隊,南通足球訓練中心如皋基地再次刷新上座紀錄。當賽場上的巨型倒計時牌歸零,兩萬多球迷的吶喊聲穿透云霄,與如皋古城的斑駁磚石產生美妙共鳴。
7月對戰(zhàn)鹽城、8月對戰(zhàn)連云港,這兩場“蘇超”南通隊主場賽事,恰似兩面棱鏡,將如皋的足球底蘊、歷史積淀與文明底色折射得熠熠生輝。
從“街頭野球”到“職業(yè)青訓”
在如皋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實驗小學的足球課程上,足球教練會帶著學員們進行“螞蟻搬家”等趣味訓練。學生們在標志桶間靈活穿梭,腳下技術初見章法。這樣的場景,在如皋24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已成日常。而在30年前,這座城市對足球的熱愛,還只是老體育場上那群在煤渣跑道踢野球的赤腳少年對夢想的追逐。
足球基因已深深植入如皋城市血脈。南通足球訓練中心如皋基地不僅是南通支云隊征戰(zhàn)中甲的主場,也是如皋足球生態(tài)系統的核心樞紐。在支云青訓總監(jiān)戴振澎的辦公室墻上,掛著連云港隊球員柳燁的照片,旁邊是密密麻麻的訓練數據表。教練團隊用“文化教育+技能培訓+行為規(guī)范”的三維培養(yǎng)機制,澆灌出從U7到U19的完整人才梯隊。
從街頭巷尾的業(yè)余聯賽到職業(yè)俱樂部的青訓基地,如皋與足球的故事早已不是簡單的“城市舉辦賽事”,而是一場彼此滋養(yǎng)、共同生長的雙向奔赴:足球為城市注入熱血與活力,如皋則用熱情與匠心為足球厚植夢想的土壤。
“蘇超”戰(zhàn)鼓里的古城回響
7月19日,南通隊VS鹽城隊,由南通學子組成的“學霸天團”,以一曲《歌唱祖國》驚艷開場。這一自帶“南通特產”標簽的開幕式表演,迅速登上網絡熱搜。200多名高校學子,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如皋中學剛考上985、211等高校的畢業(yè)生。
“從召集表演人員到正式表演,只有不到兩周的時間。”如皋中學校長季小軍說,參加表演的學生都是自發(fā)報名,每天下午三四點頂著大太陽在學校操場上密集排練,盡管汗流浹背,卻沒有一人喊累,完美詮釋了“南通學霸”不怕吃苦的精氣神。
賽事服務處處可見文化巧思:當異地球迷來到如皋,如皋用一袋袋飄著草藥清香的“中藥茶飲”,將長壽之鄉(xiāng)的養(yǎng)生智慧遞到他們手中;用一個個金黃酥脆的“如皋燒餅”,把古城街巷的煙火氣揉進球場的歡呼里;用一支支別具特色的“文創(chuàng)冰淇淋”,讓雉水古城的詩意在舌尖融化;用一組組栩栩如生的“非遺面塑”,把參賽城市捏成指尖的永恒藝術。
足球場在這里不再只是競技場,而成了流動的文化展館:看臺上,球迷大叔喝著中藥茶飲,細品如皋長壽文化的智慧;小姑娘舉著文創(chuàng)冰淇淋,比對水繪園實景的細節(jié);外國球迷拿著面塑人偶,仿佛握住了如皋悠久非遺。當終場哨響,人群離去,他們帶走的不僅是一場比賽的記憶,更是一整座古城用味覺、觸覺、視覺編織的文化請柬。
大愛如皋讓你來了還想來
7月中下旬,即將迎來首場“蘇超”主場前,如皋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封特殊的“文明觀賽倡議書”刷屏。沒有生硬的條款,而是用“賽場的溫度,藏在彼此的關照里”“干凈的賽場,才配得上難忘的記憶”等暖心語句,將觀賽禮儀編織成城市文明的經緯。
賽事服務的溫度在交通接駁中持續(xù)蔓延。如皋提供了28個停車場近1.2萬個車位,開通了如皋站、高鐵南站、汽車客運站等站點至奧體中心點對點免費公交接駁專線,讓球迷朋友出行無憂。不小心跟家長走失的孩子,在警察叔叔的耐心陪伴下終于與父母匯合……這些暖心小插曲,輝映出文明之光。
借助“蘇超”賽事的熱度,如皋將體育激情轉化為公益動力,讓愛心隨著足球的熱浪傳遍城市的每個角落。8月17日,如皋“江湖追夢令愛心聯盟”正式成立,首批13家自發(fā)加入的愛心單位與企業(yè)獲頒“愛心伙伴”證書。據統計,這次活動共籌集善款約25000元,愛心物資包括1000平方米草坪、50套體育健身器材、愛心義賣商戶營業(yè)額的20%以及愛心市民即時捐贈。
當兩萬多名球迷散盡,留在南通足球訓練中心如皋基地草坪上的不僅是清晰的標線痕跡,還有那看不見卻真實存在的文明印記:它藏在志愿者被汗水浸透的衣領里,刻在公交司機深夜等待的燈光中,更融進了如皋人對待八方來客時,那份骨子里的周到與體面。這種文明底色,遠比比分牌上的數字更經得起時光淘洗。
哨聲落下,如皋夜晚愈發(fā)沸騰!僅8月17日比賽當天,如皋吾悅、萬達、文峰、拾錦里等商圈憑借賽事“第二現場”吸引人流量超17.9萬人次,旺盛的人氣直接帶動消費超691萬元。全季酒店(如皋吾悅廣場店)、城開開元名都大酒店入住率均達到100%,環(huán)比上周增長14%、16%。